
400-123-4567
吴越国(907-978)是五朝时期的十国之一。由浙江临安人钱刘创立,建都钱塘(杭州)。辖区13个地市、86个县。关秀有诗云:“堂上花醉三千客,一剑寒十四州。”吴越国鼎盛时期,疆域覆盖了今天的上海全境、浙江全境、苏州全境以及福建东北部。
唐末五朝,诸侯城镇割据,战乱频繁。钱镠采取保境安民、“休军安民”的战略方针,以农桑为主,发展水利,发展与日本、朝鲜等国的海外交往,使两浙地区经历了长期稳定发展。公元978年,吴越末代王钱楚为避免战乱,主动捐田并入北宋。建国已经72年了。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福致辞
“吴越国不断融合钱塘江流域的越文化和太湖流域的吴文化,成为继承唐风宋韵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浙江千年风貌,奠定了后世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为吴越王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秘彩瓷器的色彩对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上来说,堪称是“中国艺术研究中杰出而独特的存在”。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福说。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玉新发表主旨演讲
在主题演讲环节,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主任李玉新分享了“解读吴越国科技与艺术的创新”的主题分享。出自现存佛教文物”。李玉新介绍,现存五朝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78)的佛教文物和文物,包括寺庙、佛塔、祈祷楼、摩崖佛龛等文物,以及出土或传世的佛教造像。舍利容器、阿育王塔、经卷、刻线铜镜等文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丰富,见证了吴越国作为“东南佛教王国”的历史地位,充分展示了吴越国高超的建筑、雕刻、金属冶炼铸造、金银玉加工、雕刻印刷技术和工艺。这些科技和艺术的创新成果,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杭州烟霞洞十八罗汉像
杭州烟霞洞十八罗汉像
以吴越国的摩崖造像为例。主要分布在杭州西湖周边,多为吴越王室所建。它们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与五朝以前的北方石窟造像时代联系起来。杭州烟霞洞十八罗汉造像,出土于广顺三年(953年)。在2020年的调查中,在雕像上发现了新的铭文。五越僧俗根据唐玄奘《法珠记》十六尊,创造性地在开头和结尾加上了“清幽尊”。 “哲”与无名的“罗汉”组合成十八罗汉像,解决了后世悬而未决的“十八罗汉”的起源问题。作为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杭州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孙英刚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长孙英刚表示,吴越国正处于唐宋思想、信仰、文化的变迁之中。吴越文明应该放在中华文明发展和东亚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审视。 ,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地方或区域文明。
吴越王国在中国历史的背景下是怎样的情况?孙英刚分享说,整个唐宋时期的思想转型有两条主线:第一是安史之乱后,唐宋经历了漫长的去宗教化过程,这使得人们对宗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天上回到地上。儒家经典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失信的过程将《魏书》挤出了中国古典体系;另一条主线是中华文明从世界主义精神走向民族主义精神的过程。例如,从西夏黑水城文献中可以看出,辽人其实并不认为自己的文化弱于宋人。辽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唐朝的继承者,至少从信仰和佛教体系的角度来看是这样。
俄罗斯藏黑水城文件
“我们回到吴越国时代,当时北方不断灭绝佛教,相反,吴越国的干政权却成为推动佛教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佛教为起点,吴越国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永明延寿、赞宁等两浙高僧都因此留下了许多佛教遗产,如佛教信仰。吴越时期,弥勒形象被浙江宁波奉化的布袋和尚所取代,无论在艺术题材、神性和思想意义上,都常有这种变化。背后是思想和关怀的变化。”孙英刚说。
吴越文明除了放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中审视之外,还应该放在东亚文明交流的语境中审视。孙英刚说:“吴越文明不是一个区域文明,也不是一个地方文明。就像我们谈论宋云时,我们不是在谈论浙江。宋云的核心精神仍然是中国精神。无论是是信仰,是贸易,是书籍传播,或者我觉得吴越对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建设起到了持续的作用,比如钱楚建造的阿育王塔的一部分也传入了日本,它也是这样的。也对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佛教。”
吴越国阿育王塔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赵冬梅表示,《吴越那图》开创了和平统一新模式,克服了旧时代,建设了新时代。这是当时上层统治者积极做出的选择。对于现在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先念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先念以“吴越佛教及其影响”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黄先念说,现代学者认为吴越佛教有三个特点。一是始终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和传播,顺应时代潮流,吸收新的文化养分,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二是要虚心开放,积极开展中外佛教徒文化交流。三是居士表现突出。这是吴越佛教的特点。
“吴越文化的特色是吴越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而成的,它不仅具有中国佛教文化的共性,而且深深地打上了吴越地域文化的烙印。例如,早期的吴越佛教就有明显的佛教教义。”这一特点与五岳佛教密切相关,而佛教又与中国密切相关,儒家与道教的结合催生了中国的宗派思想和宗派佛教。五朝,吴越佛教是中国佛教史上比较典型的发展,一是名僧辈出,二是寺庙繁盛,三是禅宗和净土信仰的盛行。
研讨会现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浙江省博物馆等考古文化机构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吴越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突出特色”研讨会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与会学者从吴越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对外交往、物质遗存等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